耀世娱乐

粟裕在天目山被围歼,一路边打边退,几乎溃不成军,各种破帽烂衣丢了一路
耀世娱乐
你的位置:耀世娱乐 > 业务范围 >
粟裕在天目山被围歼,一路边打边退,几乎溃不成军,各种破帽烂衣丢了一路
发布日期:2024-06-15 16:26    点击次数:115

粟裕在天目山被围歼,一路边打边退,几乎溃不成军,各种破帽烂衣丢了一路,战士们甚至气急败坏到在俘虏面前打架,看守也形同虚设。可当看到俘虏逃跑时,粟裕却突然笑了起来。

天目山的密林深处,战火纷飞,粟裕指挥的新四军在国军的围追堵截下,显得狼狈不堪。一路上,他们丢弃了破旧的帽子和衣物,战士们甚至在俘虏面前也无法控制情绪,开始相互争吵。看守形同虚设,俘虏们见机开始逃跑。然而,就在这个绝望的时刻,粟裕却露出了笑容。

1945年,中央军委命令成立苏浙军区,粟裕任司令,任务是控制苏、浙、皖、闽、赣等省。他率领三个团渡江,与王必成会师,合流成三支纵队进入浙江。顾祝同与新四军的渊源颇深,曾在皖南事变中设伏,导致新四军超过9000名战士牺牲。此次新四军主动进入天目山,即使不主动出击,顾祝同也必定会前来围剿。

粟裕将战场定在天目山支脉的莫干山地区,62师的陶广驻扎于此。2月10日,粟裕率军直扑62师,双方血战一触即发。顾祝同命令陶广全歼新四军,并调集周边部队配合,使陶广的兵力达到了五个团,远超新四军。我军在地形了解和装备上都处于劣势,面对绝对劣势的局面,陶广狂妄地宣称:“两天解决新四军。”

然而,陶广高估了自己,也低估了新四军。顾祝同部队在战场上经验不足,而新四军是从血海中杀出来的,两者相撞,结果显而易见。敌军伤亡超过1700人,还送了我军不少装备。这只是初步胜利,为了钓更大的鱼,粟裕决定写信激将顾祝同,感谢他送来的俘虏和装备,并附上缴获的美械数量清单。

顾祝同气得七窍生烟,立即点兵12个团,再次杀向天目山。此时粟裕手下只有六个团,但他毫不慌乱。他将部队分为三部分:一小部分正面防守,一小部分阻击增援,主力分割并围杀敌军。在我军阻击下,敌军四天未能前进一步,后方却频频失火。156团和192师大部被我军歼灭。敌军前锋得知后火速撤退,陶广的作战计划也随之破灭。

此战,国军又损失超过1700人和大批武器装备。蒋介石怒火中烧,命令上官云相挂帅,起兵十个师,超过七万人,第三次围剿天目山。顾祝同找来了全英式武器的国际突击纵队,甚至拉来了汉奸周佛海,希望“皇协军”能一同围剿。

粟裕预见到国军会增兵,因此向毛泽东求援。毛泽东将叶飞所属部队拨给他,粟裕手下增加到两万余人。然而,双方兵力差距依旧超过1:3。上官云相与新四军多次交战,对其战法颇有了解。一线指挥的李觉也非等闲之辈。到达天目山后,李觉命令大量筑堡,步步为营,逐步压迫新四军。

新四军粮食告急,部分前线部队只能挖菜充饥。粟裕决定在6月15日撤退,但日伪军开始在广德、长兴一线扫荡,新四军陷入三面包夹的危局。部分队伍撤退时已显仓促,国军认为新四军溃退。粟裕瞬间灵光一现,决定利用敌军的误判——他命令部队装出溃退的样子,队形散乱无比。

面对新四军的“溃败”,李觉谨慎应对。为进一步迷惑敌军,粟裕让战士在俘虏面前打架喝骂,丢弃各种破烂物资。随后,他故意撤掉许多看守,放任俘虏逃跑。俘虏将新四军混乱不堪的消息带给李觉,李觉大喜,分兵东西两路直扑新四军。

粟裕观察到敌军分兵的举动,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。52师的急进为粟裕提供了机会,他迅速调整部队部署,集中主力兵力向52师发起猛烈攻击。在充分的战前准备和周密的计划下,新四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52师。52师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新四军的猛攻所震慑,战斗很快陷入了混乱。新四军以优势兵力迅速分割包围52师,将其逐一歼灭。经过激烈的战斗,52师被全歼,国军损失惨重。

在解决了西路的52师后,粟裕迅速调整战略,转而集中力量对付东路的部队。此时,东路部队尚未意识到西路部队的失败,依旧按照既定计划稳步推进。粟裕利用这段时间重新布防,将缴获的重炮部署在有利位置,对东路部队发起猛烈的炮火攻击。东路部队在突然的炮火袭击下,阵脚大乱,试图后撤。新四军抓住机会,利用机动部队切断其后路,将其围困在天目山的狭窄地带。

在连续的炮火打击和步兵冲锋下,东路部队逐渐失去了组织和抵抗能力。新四军步步为营,逐一突破敌军防线,将其分割包围,彻底摧毁了敌军的抵抗意志。经过数日的激战,东路部队也被全歼,国军在天目山的第三次围剿彻底失败。

在这场战役中,新四军展现了卓越的指挥能力和战斗素质,不仅成功应对了国军的围剿,还取得了重大战果。敌军在连续的失败中损失惨重,52师、79师和一个突击纵队被全歼,大批武器装备被新四军缴获。此次战役的胜利,不仅打破了国军的围剿计划,也极大地提升了新四军的士气和战斗力。

毛泽东得知战报后,欣喜异常,对粟裕的指挥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,称赞他可以指挥50万军队。天目山的胜利,成为了粟裕军事生涯中的重要篇章,展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