耀世娱乐

网球人口世界第二,中国人正在疯狂打网球
耀世娱乐
你的位置:耀世娱乐 > 业务范围 >
网球人口世界第二,中国人正在疯狂打网球
发布日期:2024-08-11 20:17    点击次数:176

NO.2650-中国网球崛起

文字:豆腐乳

校稿:普瑞赛斯 / 编辑:普瑞赛斯

在一记漂亮的正手击球后,郑钦文躺倒在巴黎罗兰·加洛斯网球场的红土上,张开双臂迎接她的,是亚洲的第一个奥运会网球女子单打冠军。

很多平时不关注网球的朋友们可能会感到非常惊讶,认为郑钦文获得的这枚网球女单金牌是中国代表团的意外之喜。毕竟网球是职业化程度高、参与国家多、竞争激烈的项目,中国并非传统网球强国,拿到一枚网球女单金牌实在太难了

然而了解网球的人都知道,这枚金牌是中国网球发展水到渠成的事情。

近年来,网球在中国飞速普及。根据国际网球联合会(ITF)发布的《2021年全球网球报告》,2020年中国就有约2000万人参与(每年至少打一次)网球运动,是全球网球参与人数第二的国家。

参考:ITF Global Tennis Report 2021▼

有如此强大的群众基础,中国代表团在今年奥运会网球项目拿下一金一银也就顺理成章了。

而且不仅是这届奥运会,中国人还会在未来各项网球赛事上持续取得优异成绩。

因为中国人正在疯狂打网球。

中国,曾经是“网球荒漠 ”

郑钦文的这枚金牌,并不是中国第一枚奥运网球金牌。

早在20年前,中国组合李婷/孙甜甜就拿下了雅典奥运会网球女子双打金牌。

不过那时的中国网球培养模式,仍然是传统的以奥运会、亚运会成绩为主要目标的举国体制。

因为网球运动需要专业的训练团队,是那时的中国选手个人难以负担的,举国体制下培养运动员,成本较低,可以减轻运动员的经济负担。

而且当时中国网球群众基础很差,据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,2004年内地网球爱好者只有197万人,称为“网球荒漠”并不夸张。

网球是中产阶级的运动,而2004年中国人均GDP才突破1500美元,网球爱好者较少才是正常现象——网球装备价格不菲,场地要求也比较严格规范,不像羽毛球有空地就能打。

如此有限的网球爱好者数量,想要快出成绩,也就只能举国体制,想办法找到突破口。早在上世纪末,为了在亚运会和奥运会上拿到好成绩,中国网球协会就提出“以女子为重点,女子双打为突破口”的战略指导思想。

这是因为女子双打竞争烈度相对较低,容易出成绩,符合举国体制下中国代表队弯道超车的“小、巧、难、女、少”原则,即小众项目、技巧性项目、难度大的项目、女子项目和比赛人数少的项目。

雅典奥运会的女双金牌,意味着举国体制下找突破口的办法取得了成功,此后也涌现出了一些高水平女子网球运动员。

像李娜就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打进了女子单打四强,取得了在郑钦文之前这个项目上中国的最好成绩。

然而,也正是因为运动员水平越来越高,举国体制也遭受了质疑,迎来了改变。

十多年前,种下热爱网球的种子

中国网球运动员实力强起来了,举国体制就显现出其局限性。

在举国体制下,各级运动队主要面向全运会、亚运会和奥运会等比赛,而网球是高度市场化的项目,运动员想要出成绩、拿到国际上的名次,全球范围内的四大满贯和公开赛远比全运会重要。

所以在比赛取舍上,顶级运动员就与举国体制产生了冲突。

想要精进技术,个性化、针对化的训练必不可少,然而举国体制下仍然是集训模式,不利于运动员打破实力天花板。

运动员想要花钱雇团队帮助自己训练,但奖金和商业收入的绝大部分需要上缴。而当选手成绩越来越好,他们也就有底气突破举国体制,尝试为自己的运动生涯负责。

终于在2009年,网球运动管理中心放开“单飞”模式,运动员可以自己管理训练和比赛,相应的奖金和商业收入绝大部分归运动员所有,实现自负盈亏。

“单飞”后,一些网球运动员的成绩取得了更大突破,比如李娜拿下了两个大满贯赛事女子单打冠军,成为中国第一个赢得网球大满贯单打项目冠军的运动员。

这批运动员的崛起也适逢其时。

根据世界上的经验,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,文化体育消费会快速增长。李娜闯入奥运会网球女子单打四强的2008年,中国人均GDP刚好超过3000美元。

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,文化体育消费进一步加速。李娜拿下法网单打冠军的2011年,中国人均GDP刚好超过5000美元。

数据:World Bank▼

而根据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的调研数据,2007年中国内地网球爱好者增长到约400万人,2010年初则达到1200万人。

经济不断增长,让民众有条件参与网球。李娜等人取得的优异成绩,也激励着更多人参与到网球运动中。

“当娜姐打破这道屏障后,你会发现原来我们也是可以达到的,她把不可能变为可能,这是很重要的一点”,郑钦文提到了李娜“第一次”对自己的巨大意义。

鼓励十多年前的孩子、现在处于当打之年的中国网球选手的,还有充分市场化的网球运动里,顶尖运动员的巨额收入——早在2012年,李娜就有高达1820万美元的年收入。

家长,让孩子拼命卷网球

作为李娜粉丝的郑钦文,在李娜首度捧起大满贯奖杯的罗兰·加洛斯体育场,十多年后拿到奥运金牌,这就是传承。

比李娜幸运的是,郑钦文在更小的年纪就出国交流训练,也早早拿下了商业代言。

郑钦文的职业生涯商业化、国际化程度都要高很多。

早在去年,郑钦文比赛奖金收入170万美元,赞助收入550万美元,合计高达720万美元,相当于近5200万元人民币。拿下奥运冠军后,郑钦文的收入有望创出新高。

然而郑钦文这样在全球训练、参赛的职业运动员,需要维持稳定的训练团队(包括教练、训练师和康复师等),每年至少花费300万元。虽然在出圈前的商业赞助能弥补一部分开支,但还是需要家庭的大规模投入。

这就是“单飞”的另一面,收益很大,风险也非常大,需要家庭经济上的强力支持。

想在职业赛事中混出名堂,超强天赋、厚实的家底和一往无前的决心,缺一不可。风浪越大,鱼越贵。

虽然成本很高,困难重重,但在中国,想要去世界上拼网球天赋的富裕家庭还不少。据报道,赴欧美练习网球的国内家庭估计在50-80户左右。

考虑到能去欧美练球,已经是有不错天赋的青年选手了,哪怕他们中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成为全球顶级选手,在未来几年里也是5-8人左右的中国超级天团。

对于没有顶级天赋的青少年,学好网球对升学也很有帮助。

国内升学,可以通过体育单招和高水平运动队的路子降低高考录取难度。

国外升学,网球也是简历上拿得出手的爱好。网球是一项国际化程度很高的运动,外国人热爱网球,简历上的网球赛事成绩是不错的加分项。

在中国,一项运动要是能抓住家长的心,上可以名利双收,下可以帮助升学,这项目必然会在他们的孩子中发展迅猛。

软肋都给捏到位了。

中国未来的优秀网球选手,就是在大基数的参与者中卷出来的,那可都是家长殷切的期望和真金白银的付出。

中国网球市场,被盯上了

即便不考虑打职业赛事或是升学等目标,普通网球爱好者也可以单纯享受运动的乐趣,尤其是经济条件好了,网球装备相对没那么贵了,网球场也越来越多——中国网球场数量也排到了世界第二。

参考:ITF Global Tennis Report 2021▼

随着郑钦文带来的网球热度,如今一些地方的网球场已经爆满,很难预约到了。

其实算算就知道,中国网球场绝对数量虽然世界第二,但人均网球场数量还是很低,中国人的网球热情高涨,还需要更多场地释放。

而且中国人均GDP早已迈过1万美元门槛,这之后就是文化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时期。此时郑钦文夺得奥运会冠军,正好能够激励更多中国人参与网球。

如果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,中国参与网球运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能达到日本水平,那么中国未来将有约4000万人参与网球,是现在的两倍。

这可是规模高达2000万人、未来还有2000万人潜力的超大网球运动市场。

也难怪ITF和国际女子职业网联(WTA)在社交网站上祝贺郑钦文夺冠了。

这些国际网球机构看中的,是郑钦文背后巨大的中国市场。

在急需开拓的潜力新兴市场,出现了这样一位实力强、形象好、号召力大的代言人,对于中国和网球都是大幸。

其他市场化运动就没有这么幸运了。

比如足球,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曾经说过,希望中国成为全球足球强国之一。可是中国男足就是踢不进世界杯正赛,让足球在国内缺乏出圈效应,因凡蒂诺也只能看着中国市场干着急。

也就只有巴西总统卢拉这样的国际友人,愿意看看中超联赛,并且说几句好话了。